當日本備前燒花瓶遇上台灣芙蓉花連結出不ㄧ樣情感與美感畫面置入於茶室空間有著特殊高尚品格。在台灣,山芙蓉被稱為「千面美人」或「三醉芙蓉」,因為它在開花後的一天中會有三種顏色變化,象徵著表情善變的美人,並被阿里山鄒族視為護身符,具有良好的藥用保健功效。在中國文化中,芙蓉花常被視為高雅、清純和美麗的象徵,也被用來比喻女子的美麗和高尚品質。...
Read MoreRead More當日本備前燒花瓶遇上台灣芙蓉花連結出不ㄧ樣情感與美感畫面置入於茶室空間有著特殊高尚品格。在台灣,山芙蓉被稱為「千面美人」或「三醉芙蓉」,因為它在開花後的一天中會有三種顏色變化,象徵著表情善變的美人,並被阿里山鄒族視為護身符,具有良好的藥用保健功效。在中國文化中,芙蓉花常被視為高雅、清純和美麗的象徵,也被用來比喻女子的美麗和高尚品質。...
Read MoreRead More老台灣清代客家香筒香筒主題介紹[含霜黃菊好]當露結霜凝、百花搖落、色殞香消之際,惟有菊花含苞吐蕊,菲然獨秀,芬芳著落寞黯淡的時光。自古及今,文人騷客乃至仁人志士,無不對菊寄情抒懷,詠唱不絕。《禮記·月令》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,「季秋之月,鞠(菊)有黃華」。菊花不僅有飄逸的清雅、華潤多姿的外觀,幽幽襲人的清香,而且具有凌寒傲霜的內質,其風姿神采,成為溫文爾雅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。菊花這個意象出現頻繁而又多樣化,而由其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更是複雜多變,它是中國文人氣節和心靈的寫照。中華花藝[理念花介紹] 文人雅士對於花卉的品味頗高,也經常將花卉自喻或比喻他人,在理念花的類型表現,用花的品性來影射道德、文章、人格品格的修養;舉凡在儒家的道德觀念下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、勇…為人應該實踐的道德品行準則,都是中華花藝理念花運用的元素。相同的儒家思想源自於孔子對周朝文化的認同感,故結合最貼切的詩經篇中相關德教的文章,以文章中的詩句為主題,結合品德高的花材來詮釋作品,加以闡述內涵,藉由花藝作品呈現不一樣的「尚德精神」之作品。文/分享至中華花藝...
Read MoreRead More國定古蹟開台進士鄭用錫故居建於道光十八年,道光三年成為首位土生土長的登科進士,新竹北門鄭家是人文歷史的望族,喜逢今日修復落成揭牌。迎賓花藝作品 名稱:連昇喜樂慶落成 以進士第對看牆上石雕題材《博古清供》為延伸「清供」又稱清玩。清供最早為香花蔬果,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包括金石、書畫、古器、盆景在內的一切,可供案頭賞玩的文物雅品,文人雅士蒔花藝卉一直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來源,其枝幹、花葉的繁複構造與多樣的色彩面貌,而將植物轉化為審美對象與藝術題材。 作品介紹:以現代手法搭配清代進士文人鄭板橋書畫拓印作品「竹」的意象竹塹城,賦予平安富貴的「瓶」及宮庭院體「籃」為器型 。花材介紹:天堂鳥/蓮蓬/中本杜鵑/台灣油杉/紫陽花/火龍果/竹根/紅蕉/射干/棕櫚葉 ...
Read MoreRead More銅器可插花者曰尊、曰罌、曰觚、曰壺、隨花大小用之。齋室插花旨在遣寂除煩,清心悅神,花器造型宜選樸實純真典雅高古者為佳,枝條宜多多許不如少少許為最高意境。器/日本銅槌木玉川堂 花入 ...
Read MoreRead More綠釉花瓶欄杆通常用於街屋牌樓面的二樓陽臺,或頂部牌樓,仍與紅磚搭配,清代產自廣東石灣商號。 花瓶欄杆於清代由閩粵引進,日本時代臺灣開始少量燒製,戰後開始大量燒製。花瓶欄杆為英國到東南亞殖民發展出的陽臺殖民地建築樣式的元素,用於陽臺走廊的欄杆,流行於十九世紀中葉以後。綠釉製的花瓶欄杆於清末只流行於閩粵與臺灣的洋樓,由西洋人所設計。日本時代,臺灣引入花瓶欄杆,普遍使用於街屋或加入西式元素的合院建築。 ...
Read MoreRead More